西安奉正塬殡仪馆 人文 绿色 环保
 
新闻中心
24小时服务电话 029-86071555 029-86071777 预约祭扫请关注公众号 本馆方位指示 馆区导示 服务中心 代理处 本馆公告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行业动态

关于生命教育本质、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发布人:西安市第二殡仪馆 发布时间:2013/2/21 10:13:45 来源:中国殡葬协会网

 

 

                                关于生命教育本质、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目前,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青少年自杀及暴力的现象,社会、学校和家庭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方法与途径来减少这些恶性的现象呢?除了坚持以前我们已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模式之外,我们必须以生命教育的推行来对这些问题做一个综合性的解决。这样,在各类学校内配备的德育教师、心理辅导教师都应该转型为青少年生活的呵护者、生命的领航员,以及人生的导师。德育工作和心理辅导仍然是其重要的任务,但却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并且工作的内容也应该是在生命教育这个大的框架中展开。
    
     一、关于生命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概念定义有许多种,在笔者看来,生命教育即是关于人之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
    
     一般而言,人们在具体的生命展开及生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二种偏向:一则只知生活而不知生命,把生活当作人生的全部。比如令现代社会头痛的日趋严重的自杀问题,一些青少年常常是将生活中的某些挫折、失意、痛苦等等“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当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于是,由生活感觉不好而走向放弃生命。又比如吸毒现象,人们吸食毒品,当然有各式各样的偶发因素,但是共同的问题是:为了生活感觉中的飘飘欲仙,他们损害了生命机能、残贼了自我生命,让自己的人生毁于一旦。自杀者因为生活感觉的不好而放弃生命,吸毒者为求生活感觉的好而残害生命,二者的性质似乎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生活的感觉而置生命于不顾。
    
     另一种偏向则是只知生命不知生活。也有一些人,他们坚执保命哲学,刻意仰制自我的生活欲求,不知道生命必须要由生活来表现,人之生活的感受是多姿多彩的、变化无穷的,品尝各种生活的滋味也是生命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人生目标。所以他们的人生动力不大,他们的奋发意识不够,他们勇于进取的观念也比较弱,他们的人生色彩当然就十分单一和暗淡。
    
     在小学及中学的生物课、化学课、自然课中,都从不同的方面谈到了生命现象,但却主要是自然状态的下生命,这远远不够,如果只让学生们停留在这一知识的层面,可能会酿出恶果。因为自杀者或杀人者有意无意间,皆把人的生命视为一堆碳水化合物,或者就是一些DNA罢了。这样,他们杀起人来毫不手软;他们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毫无留念。可见,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从认识人之自然生命的特征入手,进而去体会自我之血缘的人际的社会生命,意识到,人之生命只有在社会中孕育和成长,从而必须处理好己与他、己与社会的关系。人们还要去体会自我的精神生命,意识到人之精神世界是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所在,故而在人生中丰富自我的精神生活、发展自我的知识水平、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等等,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人们还要意识到超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所谓超越生命实质上即是超越死亡;超越生命意义的建构,也即是正确之生死观念的树立。
    
     所以,在生命教育中,“生”与“死”是核心议题,但生命教育中谈“死”是因为要更好地“生”;生命教育中谈“生”是要超越于“死”,从而让人们获得生命存在的最大意义与价值,这就是生命教育的本质所在。
    
     二、关于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从生死哲学的视角而论,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在科学及理性的层面重建生命的神圣性
    
     从本质上而言,所谓神圣性,指人类对某种对象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崇拜;生命的神圣性,当指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敬畏和崇拜。回观人类的历史,越在远古的时代,人类周遭的神圣之物就越多,不仅神秘的生命现象是神圣的,而且一些特别的石头、树、鹰、老虎、月亮、太阳,等等,皆具有神圣性,都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依靠自我的理性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征服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力量,于是,各种神圣之物逐渐地被“解魅”──消解附加于其上的神圣性,于是,人类崇拜、敬畏、服从的对象越来越少,而生命的神圣性亦在这种解魅的过程里逐渐地消除。人们发现,石头不过是一种矿物质,植物是一种纤维体,动物是一种有机体,而曾经那么神圣的月亮和太阳也不过就是一颗行星和一颗恒星而已。至于生命,虽然比较的复杂,但也就是一堆碳水化合物,一些DNA罢了。
    
     生命神圣性的消解引发的人生危机触目惊心。人们要么作践自我的生命——自杀,要么作践他人的生命——残杀他人。这一切现象都告诉我们,虽然科学提高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理性提供给我们透视万物的方便途径,但我们人类还是要保持对自然、宇宙,尤其是生命神圣性的体认。所以,我们必须在理性的层面重新恢复对生命神圣性的体认,要对生命存有敬畏心、崇拜心。我们应该做到不逆生命之性质,不破坏生命之自然成长,更不强迫生命只按自我心愿地去发展。我们人虽然是生命的持有者,但也不能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为所欲为,我们要以一种带敬畏感的态度去看待和对待生命。我们每个人都要体会到生命的神圣,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这应该说是我们现代人获得真正人生幸福的基础,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地求取。
    
     第二、要通过生命教育来改变青少年们一种不健康的人生观,即“新新人类”所言——“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如果具体分析青少年自杀和杀人的个案,不难找到其直接原因,比如:孩子心理预防机制不健全;恶性的外部刺激;缺损家庭、父母教育方式的专横或极度放纵;社会与学校的强大压力;精神障碍;极端的消极、失望、孤独、焦虑、痛苦等等。但有没有更为深层的原因?应该说是有的。一般而言,青少年的自杀和杀人,应该说大都起于外在的原因,他们的心智还未能发育完成,许多人并不知晓自杀和杀人的严重性,他们更不懂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因此,突发性的外在的生活过程中的原因常常使青少年走向自杀或杀人,他(她)们毕竟还小,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全责。这样,父母与学校、社会,在青少年自杀和杀人的问题上有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在这方面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在青少年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天之骄子”,上有二代甚至三代长辈全力以赴地去满足他们一切的生活要求,而他们也全身心地沉溺在感性生活之中,已经习惯了随心所欲、众星捧月、什么都不缺的人生,一旦大人不让他们看动画片、不让买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想获得的成绩、老师家长给脸色、在同学朋友中丢了面子、生活中不顺心、不随意,当然还有——不高兴,等等,那么,他们就可能去死——自杀,甚至杀人。“我活得不好,我喜欢去死,我就去死”,这恐怕是那些自杀的青少年常见的思考模式;“他使我难受,我不爽,我要除掉他”,这恐怕是那些杀人的青少年常见的思考模式。而这一切又都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人生观派生而出的。
    
     一般而言,青少年的自我毁灭大多产生于一时的冲动,而生命的毁灭也往往只在一瞬间。因此,要大力推广生命教育,要让孩子们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得学会珍爱生命。青少年只有在情感、人格和人性等各方面都得到较健康的发展,才能自然地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并在自觉或不自觉中理解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生命、呵护生命,获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所以,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生命观的教育,让他们知道生命究竟是什么?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健康而合理的生命观?这些都必须纳入生命教育的大系统中来进行。
    
     第三,在生命教育中,要让青少年懂得如何处理“生命与生活的紧张”,使之保持动态的平衡。
    
     在生命教育当中,要让青少年从个我的生活感觉走向理性之生命,再从生理之生命走向生命,走向社会生命,走向精神生命,直至走向宇宙生命。我们要努力于消除生命与生活的紧张,走向二者的亲和,即保持二者之间动态的平衡。也就是说,要使生命回归生活的基础,生活成为生命的自然表现。这就要求人们从个我化的生活走向普遍性的生命,由个我的感觉体会他人与社会的感受,由此来建构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切与责任感。
    
     一般而言,成人往往已从生活过度到生命,可以理解在人之生活之内之上,还有生命的存在,因此要成家立业,要去创业,要去做一些伟大之事,等等。可是,青少年智力还未健全,他们很难意识到生命与生活的区别与联系,他们甚至只知生活而不知生命,以为生活就是生命,以至于生活感受不好就放弃生命存在,就去杀害他人的生命。因为他们把生活的感受视为人生的全部,所以,生活中的不顺心、不如意、不高兴等等,皆可以成为走向自杀或杀人的理由,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生命丧失的严重后果。孩子们经常把生活问题当成了生命问题来处理,不小心打掉了一只灯炮,无法处理,吓得要命,离家出走;与同学伴了嘴,没有办法解决,就进而打架斗殴,甚至杀人。许多青少年常常将某些挫折、失意、痛苦这些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当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生活感觉不好就放弃生命,这其实是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生活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生命中还承担着其它的诸如孝敬父母、建功立业等等社会责任。
    
     如果说,青少年的自杀是用结束自我生命的办法来解决生活感觉不好的问题,那么,青少年的杀人则是用结束别人的生命来达到自我生活感觉的好。二者表现不同,但都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生命与生活的紧张问题,都是用解决生命的办法来解决生活问题。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我们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痛苦与逆境,这些人生问题常常是导致他们自杀及杀人。
    
     所以,应该在生命教育中让青少年意识到:人不仅仅是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属于社会,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便不能复生。人之生命是由父精母血构成,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存在和发展。这样,青少年就可以意识到:我的生死决非个人私事,而是家庭的、社会的和大众的。此外,必须在生命教育中还告诉他们一个道理:对那些已经自杀者来说,他们也许是一种解脱,可是他们是否想过自己亲人的莫大痛苦和社会的严重问题呢?所以,学校和家长的教育都要让每个孩子学会努力与别人相互沟通,个人生存奋斗的同时也要感觉到亲人和他人、社会的作用,从而使自我在生命层面上与所有的人和社会相关联,建构一种生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也唯有从生命层面入手,才能使青少年寻找到生命之意义与价值,学会关爱社会和他人,从一个“自然人”过渡为全面的“社会人”。
    
     第四、要由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等来建构青少年的意义世界。在学校教育中,除生活能力教育之外,生命能力的教育尤其重要。青少年如果只有知识技能而没有构建出正确的意义世界,很容易沦为四肢发达、聪明绝顶,但却没有心灵精神世界的“空壳人”。所以,我们要在已有的系统的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现实状况加以改进,要把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进去,同时还要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凝聚出价值之源,提供给学生们,内化为他们的意义世界,使之生命有所安顿,行为有所规范。真正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人和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其一、生命最大的特征是生生不息,所以,在生命教育中我们首先要教导孩子们对生命要有敬畏感和孝顺长辈。这方面我们特别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
    
     其二,人之生命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人死不可复生”,所以在生命教育中一定要提供给孩子们“生命无价”、珍爱自我及他人之生命的观念。
    
     其三,人生命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社会性,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必须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德性和生命的正确方向,以建构良好的人际和社会的关系,来获得人生的顺境与成功。
    
     其四,生命的进程必然是曲折起伏的,所以在生命教育中要培养孩子们承受各种挫折与失败的气度和能力。
    
     其五、生命的本性是求快乐与幸福,所以生命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快乐与幸福教育。要让孩子们生活中有快乐,生命里有幸福,这样才能让他们重视生命的价值,以避免自杀及伤人。
    
     2006年11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记者专文中说:36%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和恐惧。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比例不到50%。由于高考竞争激烈,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王永炎委员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先是逃学,后来就辍学。沉迷于虚拟游戏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严重伤害,他们流浪、打架斗殴、偷窃,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
    
     可见,许多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快乐与幸福,必然把学习视为外在于生命的东西,必然造成抵触情绪,由此,其人生究竟走何道路就难以确定了。《礼记·乐记》云:“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求快乐与幸福是人之本性,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使人遂性的途径与方法,要去满足、提升、规范人们求快乐与幸福的本性;但现在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却成为了扼杀、压制小孩子快乐与幸福的工具。一般而言,快乐是人生活中的感官之感受,建立在肉体愉悦的基础之上;幸福是人生命中理性之感受,建构在心灵精神之中。二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在一起。青少年人生的主题是成长与快乐;青壮年者的人生主题应该是事业与幸福;而老年人的人生主题则是休闲与健康。但是,青少年为何会走绝路或杀害他人,主要是他们可能不快乐。为何不快乐?因为他们的心愿达不到,欲望满足不了,便心生不满,甚至生出歹意,流于任意。青少年理性能力不强,往往追求生活感受中的快乐,一当满足不了,便会由不舒服到不高兴到采取过激行为。要教育青少年,一者,快乐是有限度的,过度的快乐会伤身害体,从而最终没有了快乐。如沉溺在网吧中或吸毒,都会对身体健康及学习生活造成莫大的伤害。二者,快乐不单单是个人之事,也要想到自己追求快乐,别人也追求快乐,要有节制,要让大家都能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在英国的中学,已有“幸福课”的设计和开设。什么是幸福?那些刚刚告别童年时代的中学生也许还没来得及仔细考虑这个问题。英国惠灵顿学校将在10年级和11年级开设“幸福课”,此外,学校还将举行有关幸福问题的讨论会。幸福课每周一次,由宗教课老师教授,内容由尼克·贝利斯设计。尼克·贝利斯是一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剑桥大学刚成立的幸福学院院长。他说。“我们将让这些年轻学生自己思考拥有幸福和快乐的方式,”贝利斯说,“开瓶红酒或吞片摇头丸可以让人感到快乐,但来自于食物、酒、毒品或电视的快乐会很快消失,之后会留给你比以前更痛苦的感受。我希望学生们明白,我们要创造幸福,而不是消费幸福。”贝利斯说,这门“幸福课”还将教授学生如何在逆境中获得成功。“幸福课”还会教学生们处理一些比较实际的个人问题,例如,“如果球场上有人打你,你该怎么办?”、“如果父亲让你替他完成心愿成为一名律师,你该怎么办?”等等。
    
     在生命教育中,要让孩子们获得一种协调生命与生活为一体的人生。其一、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人生中若一味追求生活感觉的好,将会危及到生命的健康甚至存在。如果生命受到伤害以至丧失,那生活的感觉又那能好?又那能有生活的感觉?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明白:生命不仅要维系,还要健康,生活的感觉才能敏锐丰富,才会产生良好的感觉。所以,我们追求生活感觉的好,决不能以损害生命健康与存在为代价。这是其一。其二,大多数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容易走向感觉主义至上,因此常常忍受不了生活中的痛苦。人们应该去了解感觉的特质是当下此在、转瞬即逝的。人间的痛苦、挫折、不快、不顺等等,都会很快过去,如果人们因为这当下此在的感觉不好而放弃生命,那其人生将永远定格在痛苦这一点上;而如果人们咬咬牙,挺了过去,以生命的存在超越了痛苦,则必将翻开生活新的一页,获得幸福与快乐。其三,我们同时也要意识到,虽然正确的人生观是从感性生活走向理性之生命,但缺乏感性生活的生命是萎缩的,而没有感性生活的生命无疑如没有浇灌的花一样处于凋零状态,生命之树是需要感性生活去滋养、培育和壮大的。只有将生活与生命协调好了,一个人的人生才有真正的幸福。
    
     三、关于生命教育的受众、方法与原则问题
    
     为了推动生命教育在中国健康、快速地展开,让青少年们接受到有关生死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建构起合理的生死观念,降低自杀率,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杀率,并避免杀人现象频繁出现,使青少年之生死品质得到较大的提升,有必要对生命教育的受众、方法与原则问题作一探讨。
    
     生命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死观的教育,不唯青少年需要,也是全社会所有成员都应该具有的知识。比较而言,中国在生命教育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各方的努力,近年来生命教育亦有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已有近十年的推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民众富裕程度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上扬,可以预见在生命教育方面中国将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一,关于生命教育的受众问题。
    
     生命教育的受众应该是全体公民,必须通过普遍性的生命教育改变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生命教育的对象决不仅仅是青少年,而应是社会的全体公众。因为,在青少年自杀及杀人的问题上,社会某种不好风气的导向、家长的一些过度的企盼起着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社会上物质主义泛滥、享乐主义盛行,金钱、权力、地位等等成为许多人唯一追求的东西。这些不好的社会风气导致许多家长皆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尺度,盲目地以为孩子成绩好才能上一流的小学,考一流的中学,念一流的大学,将来才会有前途,才能出人头地。据有关材料分析,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近乎疯狂的追求,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自杀的第一位原因。许多青少年往往是成绩不好,有时根本不是不好,而是离家长的期望有距离,便遭到家长的训斥、老师的不满,孩子自己也觉得无脸见人,心理素质不好者,可能因此而走向轻生。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考试的威逼、分数的压迫等等,是常见的青少年自杀的直接原因,而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金钱至上、地位至上之社会风气和父母那种对孩子成绩扭曲性的过高企盼,这是全社会及家长们都应该深刻反省的事情,也是在生命教育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生命教育的对象决不能只放在青少年身上,而应该将全体家长纳入教育的大系统中,也就是说,生命教育应该是一种全民的教育。其不应该是通常的那种传授一种知识并考核其是否为接受者掌握的教育,而是一种人们都应该具备的生命存在之素质的教育,是一种获得相关知识并贯之以生活实践的教育;也不是开设给部分人的教育,应该是广泛的社会性教育过程。
    
     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感性多于理性,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是不强的,稍有不慎就会“学坏”。于是对全民进行生命教育的重点应是要纯朴民风,创建优良的社会风气,消除社会上的物质主义泛滥,享乐主义盛行,金钱、权力至上的不良习气、颓废的低迷之风,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环境。
    
     第二、关于生命教育的方法问题
    
     生命教育一定要建立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要针对普通人所遭遇到的生死问题给予相应的知识传输。因为生命教育与一般的知识性教育不同,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有问题意识,以人们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种种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已广泛地开设了政治思想品德课。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中,非常注重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崇高的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突出舍己为人、舍生取义、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的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坚持不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培养学生的人格与品德是一个系统工程,含摄面相当广,内容也相当的复杂。要把孩子们各种的人生问题及解决方式都纳入到思想品德课的范围,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对许多自杀及杀人青少年原因的分析,可以找出在校青少年至少会遭遇四类大的问题,应该尽快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一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包括青少年们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父母子女的关系、朋友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等等。思想品德课在讲授这些内容时,要突出问题意识,以问题统帅课堂讲授。不是从大道理开始讲,以实例来佐证大道理;而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再升华出相应的一般道理。比如:与同学有不同的看法怎么办?与他人意见不和甚至吵了架怎么办?怎样与老师和父母更好地沟通?男孩子如何正确地向心仪的女孩子表达爱慕之意?女孩子又如何友好而又不损害对方自尊心地接受或拒绝对方的求爱?在社会上遇上不正常的状态怎么处置?如何与陌生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等等。二是如何正确地对待物欲的问题。人的本性是物质欲望无穷,但人有理性及文化素养,可以克制非份及过度的欲望。可是孩子们不同,他们还不成熟,在思想中常常没有构建一种克制的机制,若放任自流,必产生众多的问题,甚至导致自杀与杀人现象的产生。课堂中要讲授一些这样的问题:父母不让看动画、打游戏怎么办?大人不给钱买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怎么办?还有诸如竞争压力下的相互攀比问题;如何正确地对待欲望,采取那些的合理的节制手段;嫉妒心理,等等。第三、学习压力问题。要告诉孩子们:如何及怎样正确地对待中考与高考?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寻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以减轻学习的压力?如何正确对待分数的高低及排名顺序?如何建构一个正确的成功观念,避免对分数近乎疯狂的、置生命于不顾的追求迷狂之中?要讲授“平平淡淡就是福”的观念,告诉孩子们,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社会精英,一个人成功的途径有多种,人生之路有多条,等等。第四、社会关系问题。要给孩子们讲授如何涉足社会?如何看待社会的阴暗面?如何在社会上与人交往?怎样正确地阅读恐怖小说、观看恐怖影视?怎样合理地玩网络游戏?等等问题。在课堂上,老师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摆出来,让孩子们进行比较、讨论、选择,最终达成某种一致,内化为青少年的品德与习性。处理好了这四类问题,可以相当程度地避免青少年走向自杀或使用暴力。
    
     第三、在具体的生命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有问题意识外,还必须贯彻以下几种原则:
    
     (1)螺旋式推进的原则。在内容设置上,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程度,从最基础的内容着手,逐步加深教育内容。比如在校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在快乐与幸福教育;而青壮年的生命教育则在成功与事业教育;老年人的生命教育则在休闲、养生、保健教育。要按照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按地域规划,分层推进,逐达到全面推开。
    
     (2)知行统一的原则。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生命。
    
     (3)互动结合的原则。既要通过学校教师的传授接受教育,通过家长、社区、医院等机构、团体的帮助使生命教育的内容内化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又要倡导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互动,还要引导学生注重自救、自律和自我教育,增强在困境中的应对技能和求援意识。
    
     (4)与青少年身心发展一致的原则。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要依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选择贴近青少年生活和实际,与他们成长、发展、学习、交往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科学组织与编排,既要有利于他们学习接受,又要方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5)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原则。生命教育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生命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作者简介:郑晓江,1957年6月生,江西省万载县人,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实研究会理事,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生死哲学。

 

 


     

西安市奉正塬殡仪馆     联系电话:殡仪业务 029-86071555 86071777 公墓业务 029-86071333
地址:高陵榆楚乡马北村201国道旁(渭河北1000米)   网址:http://www.fzygm.com www.xa2binyi.com
Copyright @ 2011-2013 备案号:陕ICP备11012580号 技术支持:盈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