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奉正塬公墓 国有性质 园林式绿化 生态型永久墓园
 
24小时服务电话 029-86071555 029-86071777 预约祭扫请关注公众号 本馆方位指示 馆区导示 服务中心 代理处 本馆公告
首页 > 殡葬文化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殡葬文化

“墓园”何以成“公园”?
发布人:奉正塬公墓 发布时间:2012/1/2 10:45:07 来源:网络

 

 

   “墓园”何以成“公园”?


    “这分明就是一座公园啊!”2011年清明期间,去上海福寿园、滨海古园等墓园扫墓的不少市民都发出如此感叹。记者采访发现,上海许多墓园内,草地更阔了,雕塑更多了,而墓碑更矮了,墓穴更小了;清明扫墓时香火、纸钱越来越少,鲜花、黄丝带越来越多。往日阴森恐怖的“墓园”,成了美丽祥和的“公园”。 “墓园”成为“公园”的背后,折射出人们葬式和祭扫方式进一步走向文明。
    墓园里呈现一派公园风景
    走进位于上海市郊青浦区的福寿园,迎面一派春光:绿草如茵,鲜花满地,小河蜿蜒而过,名人雕塑错落有致,还有20多只蓝孔雀自在地徜徉其间……如果不是一座座墓碑隐约可见,人们会忘记这是一座墓园。 此墓园负责人伊华介绍,共有约3.3万人在此安葬,其中包括章士钊、乔冠华、沈柔坚、陆幼青等510多位政界、文艺界知名人士;目前墓园内共有各式艺术雕塑160多座。这里还专门开辟了一处“人文纪念馆”,对章士钊、范长江、阮玲玉、上官云珠等数十位名人的遗物和事迹进行陈列。
    在上海另一座墓园--滨海古园,共安葬了约13万人,园内是一派江南园林风景,赵朴初、丁玲、赵丹等名人雅士的衣冠冢、纪念雕像和墓志铭,为园内增添清雅隽秀的文化氛围。 
    去年清明节期间,福寿园、滨海古园等上海的6家公墓就联合推出过“墓园游”,使人们开始对“墓园”有了重新审视。 
    今年,福寿园还推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做法:和上海市旅游集散中心、青浦区旅游局等单位联手尝试“旅游祭扫”项目。从3月29日到4月13日,前往福寿园扫墓的人们可同天在墓园及附近的朱家角古镇、东方绿舟生态景点等地游览。记者从上海市旅游集散中心获悉,3月29日、30日,尝试“旅游祭扫”项目的市民分别有20人、30人,估计在清明节当天会更多。
    新葬式、新祭扫方式推动“墓园”向“公园”转变
    1994年,福寿园在青浦区枫泾村动工开建。家门口多出一座墓园,让当地村民很不是滋味。村民周慧芳回忆说,当时村民都觉得福寿园“蛮可怕的”,实在要从墓园门外的路上经过,也是“低头快走”。身为失地农民的她后来被安排在福寿园室内葬服务岗位工作。她说当时这是一个“秘密”,说出去“怕被人觉得晦气”。如今,周慧芳不但“公开了自己的身份”,遇有朋友来访,她甚至还会陪着去墓园参观一番,“不少朋友都在这里玩得忘了时间”。
    在伊华看来,推动“墓园”转变成“公园”、破除人们偏见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节地葬式的推广,二是祭扫方式更趋文明。她介绍,2002年冬至,福寿园首次推出节地的花坛葬,当时只有两户人家选择了该葬式;到去年,花坛葬、植树葬甚至鹅卵石葬等面积在1平方米以下的节地葬以及室内葬等“无地葬”的销售量已占全园的35%。“墓穴都放在树下、草间、花丛中,墓碑也越来越小,风景当然越来越好。”伊华说。清明期间,这些美丽的墓园也告别了香火遍地、纸钱乱飞的场景。伊华介绍, 清明节期间,此墓园向所有客户赠送表示思念的黄丝带、音乐卡、心愿卡等新的祭扫物品。
    滨海古园的总经理赵小虎则说,清明期间墓园向客人提供环保纸袋,让他们祭扫后“把思念留下,把垃圾带走”。
   土地资源紧缺呼唤墓园的“公园式转变”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俞吾金是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他说,对于墓地,东西方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墓地被视为“不吉利”。在西方一些国家,公墓则是平时大家散步的好地方,甚至被视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墓地游”也是很平常的事,比如,法国巴黎的拉雪兹公墓被视作浪漫与诗意的象征。在俄罗斯莫斯科,新处女地公墓以其优美的环境、独特的艺术形态,成为人文旅游景区。“现在一些公墓破除了墓地在人们心目中的负面形象,从侧面说明人们对墓地的文化功能、对生死的纪念方式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俞吾金说。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殡葬研究专家乔宽元特别强调了“墓园--公园”转变背后殡葬观念的变化。他说,过去人们把墓地简单地看作埋骨之地,所以如果有条件,就会一味建大墓、竖高碑,遇到清明、冬至等节日还会进行种种“豪华”的“厚祭”,弄得乌烟瘴气,也加深了人们对墓地的避讳、偏见;而“公园”式的墓园超越了简单的骨灰葬地,而成为凝聚人生文化、生命意义的人文景观场所,与墓穴的大小、高矮相比,人们更看重墓地环境和艺术美感,祭祀方式也文明得多。 
    记者从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获悉,近年来上海每年辞世约10万人,80%选择包括花坛葬、植树葬等小型墓在内的传统占地墓葬,19%选择室内葬和壁葬,1%选择海葬。2005年以来,市民选择小型墓的比例大幅上升,预计今年这一比例将占传统墓葬的50%。而上海现存的公墓用地仅够用10余年。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形势下,推行新葬式、新祭扫方式,促进‘墓园’向‘公园’转变,显得尤为紧迫。”乔宽元说。

 

 

 

 

西安市奉正塬殡仪馆     联系电话:殡仪业务 029-86071555 86071777 公墓业务 029-86071333
地址:高陵榆楚乡马北村201国道旁(渭河北1000米)   网址:http://www.fzygm.com www.xa2binyi.com
Copyright @ 2011-2013 备案号:陕ICP备11012580号 技术支持:盈讯科技